炎炎烈日下,一座濒临海边的“水上大学”正在进行最后的建设冲刺。近日,记者走进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现场,1500多名工人正在占地面积约6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的工地上挥汗如雨、加紧建设。作为广东实现21个地市本科院校全覆盖的收官之作,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将在9月以崭新面貌迎接627名新生的到来。
山海河相融
打造全国首座“水上大学”
驶入汕尾市城区马宫街道长沙湾出入口,山水相依、鱼塘纵横的生态画卷跃然于眼前,几栋恢宏大气的建筑坐落其间,浓郁的人文气息与优美的生态环境在这里得到完美融合。
“这里原本是鱼塘,我们采用低冲击开发和生态建设理念,融合山、海、河自然景观特色,以湿地生态景观系统为基础,打造现代版‘水上大学’,实现与周边自然交融、相互协调。”中建科工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一期项目部总工程师张红川介绍,校区三面由排洪渠和景观水系构成“护校河”取代传统围墙,巧用自然潮汐的力量推动校园水系与外界联通,提升水系自我净化能力,打造环境优美的滨水景观带。
如果说在平地建高楼是从零开始,那么在“水上”建高楼则是从负数开始。“为了把鱼塘建成可施工的平地,我们用了三个多月时间回填了近三百万方土,为后续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张红川告诉记者,在桩基施工阶段,为克服地质条件复杂、岩层起伏较大、淤泥层厚等难题,项目联合参建各方组织了多场技术研讨会,最终选择采用直径为800毫米的管桩,这在国内房建领域也是较为罕见的。
多功能宿舍
打造学生“第二个家”
都说宿舍是学生的“第二个家”。为了让新生有家的感觉,校区内已建好的4栋宿舍楼均为标准四人间,配套上床下桌组合式家具、空调、热水器,拥有阳台和独立卫浴。宿舍楼楼下还建有12个标准篮球场、10个羽毛球场和健康慢跑径,充分满足学生健身需求。
“宿舍楼一楼是对外开放的架空层,既能防水防潮适应南方气候,又为学生日常交流和活动提供公共空间,宿舍楼之间建有庭院,实现景观性、舒适性与绿色生态并重。”张红川说。
贴心的设计、精致的做工、齐全的设施,让宿舍不只满足学生住宿需求,还汇集生活空间、学习空间、文化空间、社交空间、锻炼空间等综合功能。
因食堂饭菜美味可口,华南师范大学又被戏称为“华南吃饭大学”,石牌校区的“陶园”还曾被评为“全国高校百佳食堂”。据介绍,汕尾校区食堂的饮食安全保障由华南师范大学饮食服务中心及学校餐饮服务公司实行延伸管理,可同时满足上千名学生用餐需求,还将延长营业时间,提供丰富口味的各类饮食,满足学生夜宵需要。饭堂内设置的茶座、书吧等更是学生们休闲聚会的绝佳场所。
“店小二”服务
炼就项目建设“汕尾速度”
从2020年10月初开始桩基施工到2021年8月底交付使用,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15万平方米的启动区建设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炼就了项目建设的“汕尾速度”。
春节期间,出于疫情防控考虑,600多名工人和100多名管理员选择坚守工地,就地过年,只为同一个目标——早日建成汕尾市第一所大学。“虽然身在外地,也觉得这个年‘暖暖的’。在设施齐全的‘工友村’,环境更好了,生活上也很方便。”来自辽宁大连的项目现场主管孔钦友说。自项目施工以来,汕尾市总工会、汕尾市住建局、中建科工共同在项目现场设立了“工友村”,配套超市、理发室、职工书屋、医疗室等生活设施,让冰冷的工地变得温暖起来。
“当地政府的‘店小二’服务和‘1+5+X’协调推进机制对项目建设起到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让张红川印象最深的是,项目从勘查派工到签订供电方案协议仅用了3天时间,大大压缩了“获得电力”时间成本。“各部门领导主动上门服务,多次就地组织现场协调会,能现场解决的问题当场拍板,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便安排专人紧盯协调、限时办结,很高效!”
针对家长和学生普遍担心的甲醛问题,校方表示,启动区内所有交付使用建筑都将在开学前完成验收,并预留通风透气时间,由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不少于2次环境测评,确保空气等环境质量达到合格标准,全体教职工还将送上“定心丸”——先于新生入学提前一周集体入住新校区。
目前,虽然校区施工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已交付的生活区、教学区已与施工区域实行硬隔离。“不能让孩子们觉得自己在工地上学,要让他们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张红川说。
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有效核实并作出相应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