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家具供应链,还有多少商机待挖掘

时间:2019-08-02 22:06:50  来源:网络整理   www.pphome.com.cn
缩短供应链,很多家具企业发现了隐藏其中的商机。
  中国家具行业早已过供不应求的野蛮生长时期,进入市场竞争激烈的“微利”时代。“得消费者得天下”,在成本上涨、利润下降、实业不易的商业环境下,正倒逼着传统家居供应链不断升级,以不断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家具制造企业与消费者越来越“近”了。
  家具企业都在重视供应链问题
  现代管理教育对供应链的定义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一个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所连成的整体功能网链结构”。在传统的家具供应链条中,差评从厂家到消费者,总会经历“厂家—经销商—卖场—消费者”的基本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家具价格不断上涨,最后市场价是出厂价4~6倍,但经过商场促销、店庆促销、工厂团购等名头的打折后,最终成交价却往往只有标价的一半甚至更低,家具工厂与经销商的净利润率乐观点的在10%-20%左右,有的更低。大量的成本都浪费在了营销、物流、卖场租金、库存等供应链条上的中间环节。
  在消费者主导的市场环境下,尤其是家具电商、定制家具最近几年的异军突起,已经显示了繁重冗杂的传统家居供应链问题重重,消费升级需要能快速将消费信息变现成产品和服务的家具供应链,这意味着要砍掉大量的中间环节,以使得家具工厂和消费者能直接面对面交易。缩短供应链,很多家具企业发现了隐藏其中的商机。
  走“近”彼此的家具制造企业与消费者
  进行供应链管理,以降低成本、缩产品交付周期、降低周转库存,缩短产品交付周期,让前端消费者的信息流快速流动、变现,打通、优化供应链,取消或者替代无效或低效环节,这是不少大家具企业努力的方向。具体在对外表现上,一是开设工厂店,如百强、曲美等大型家具企业都开设了工厂店,对于消费者来说,以往买家具要去卖场,去经销商店面,而现在可以去到家具企业直营店、工厂店、独立店,参加企业举行的工厂开放日活动,以“工厂价”获得更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服务;二是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如电商企业的林氏木业加快了线下体验店的布局,实行线上线下同价,这意味着消费者可以到线下门店体验产品,在网上扫码下单,免去了将大件家具产品运回家的烦恼,而对于企业来讲,也可以通过跨区域的实体店配货而节省了大量的物流、导购费用;三是常驻展会平台,展贸一体,名家具展的家居世博园,就是很多工厂的产品展示店与销售店。
  而消费者也越来越走近“工厂”了。他们不仅仅只当地家具卖场可以选择,他们越来越喜欢在网上货比三家,在家具展上寻找产品,在定制家具线下店面DIY自己的家,甚至不少人坐飞机去家具产业基地买家具。崛起的中产阶层,新生代的90后消费群体,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已非常丰富,他们走进家具工厂的路子也越来越多。
  大数据、应计算、AI时代的到来,让制造企业可以获得很多消费者购买家具的信息,这些消息将帮助企业缩短供应链,甚至是消费者也成为供应链的重要一环。缩短与消费者的距离,对于家具企业是挑战,也是实现重生的机遇。

 

智能家居、全屋定制、行业联合……近日在江苏常州举办的“中国家居建材·常州论坛”上,800多位家居人共谋行业发展大势,其中既有传统家居头部企业的掌门人,也有互联网家居生态的探路者。分析人士认为,面对国内外消费市场环境变化,中国家居业应改变“以经销商为中心”的传统产业链条,向“以消费者为中心”转型,走品牌专业化之路,升级配套业态和购物服务体验,通过新生活方式的传播,丰富品牌的文化价值内涵。
  智能技术为传统家居业注入新动能
  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商会共有正式会员2335家,比2016年增加317家,新入会企业集中在电商、智能、定制、新材料、新技术等领域,显示智能制造技术为传统家居业注入新动能。
  全国工商联家装专委会会长、东易日盛家居装饰集团董事长陈辉认为,面对海外品牌在设计、品质、文化等方面的领先地位,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使我国出口家居业获得相对优势。
  但并不能就此盲目乐观,“家居仍是相对传统的行业,线上渗透率不到10%。”京东零售创新部居家拓展总经理李伟说,在传统家居业的商业模式中,用户先去装修公司看装修,然后到专门市场看家具,最后再添置小件商品,“用户的时间被打散,这是购物体验中的一个痛点,但不得不妥协。”
  多位业内资深人士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表示,目前中国家居业面临“陆”“空”两方面压力,存在行业性焦虑。从“陆”的角度而言,随着精装修住宅比例扩大,强势房地产商进入家装领域,直接挤压家居市场空间;从“空”的方面来看,互联网业态借助VR、AR等新技术,提供一站式、个性化定制的购物体验,成功赢得年轻消费群的青睐。
  家居主力消费人群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的特征,更倾向于表达自我,对智能产品的品质、品牌和服务提出非常高的要求,整体装修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互联网生态的优势在于用户数据与服务体验,传统家居业的优势则在于定制设计与制造能力,需要线上线下双方深度融合。
  个性定制渐成主流
  “中美贸易争端给我们提了一个醒,中国企业今后要更加注重内销市场,更加注重品牌建设。”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执行会长张传喜认为,国内市场正迎来新一轮消费升级,消费者更加看重家居的环保品质,以及在购物和后续服务过程中传达的价值观。
  “目前我国的家具行业消费升级大潮已经来临,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轻奢’就是一个标志。”陈辉说,“轻奢商品既重视经济实用性,又传达一种风格和追求,这就是消费升级最直观的体现。”
  “行业上市公司前20名里有三四家都是定制家具公司。”金牌厨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孝贞介绍,“定制家具业绩增长非常快,一定程度上把传统的标准化的家具、建材、装修的份额吸纳了过来。”
  “定制一方面满足了个性化的需求和审美,另一方面品质有一个相对高的起点。”潘孝贞表示,定制最大的优势在于空间的高效利用,“给客户带来的价值提升,是定制家居的生命力所在。”
  在个性化和高端定制成为家居消费需求主流的同时,家居供给侧也在从生产标准化、同质化产品向提供定制服务转变,从定制家居向全屋定制转变。陈辉等建议,家居行业未来升级方向在于商品的环保、品质、文化艺术、生活方式等方面。
  此外,老年人家居安全、农村家居市场等议题也进入论坛视野。“得益于农村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与扶贫政策的深入,国内居家行业的市场环境将得到重大改善。”敏华控股董事局主席黄敏利认为,家具行业是目前农村市场较为活跃的行业之一,当紧跟政策脚步扩大农村市场份额。
  品牌化是行业升级的顶层工程
  “宜家家居在华24家店面2017财年总销售额超过132亿人民币,平均每半年66亿人民币;而国内某上市家居企业在本土发展经销商3331家,开设门店4710家,2017年上半年实现营收仅38.75亿元。”《中国名牌》杂志社总编辑周志懿认为,品牌专业化是当前家居建材行业的当务之急,亟须转变以经销商为中心的传统产业价值链。
  “过去国内家居行业依靠廉价劳动力优势,为国外企业做代工的时代一去不复返。”陈辉表示,“国内家居企业要立足于技术、服务、理念等优势,打造消费者认可的品牌,助力我国家居出口迈向中高端。”
  “家居行业的竞争将不仅仅是单纯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供应链、品牌和资本的竞争。”潘孝贞说,接下来行业的洗牌、兼并、收购案例会越来越多,企业需审慎把握自身定位。
  “品牌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核心还是产品与服务。”周志懿认为,“家居行业的产品与服务直接作用于人的体验,因此品牌的根本目的是与用户建立一种关系,从而深入人心。”
  “行业需要分享、分工、联合。”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会长、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提出,新消费时代下,家居行业要提供“新服务”,“以消费者为核心,做好业态、做好服务、做好品牌。”
  这方面,作为家居行业发展多元业态的先行者,月星集团旗下商业综合体“环球港”项目已远非一般家居建材市场的范畴,其经营模式集文化、旅游、娱乐、展览、教育、生活、购物于一体。李伟认为,月星环球港“用户需求场景多元,在购买欲以外更激发他们的参与感。”
  丁佐宏表示,今年将开展中国家居业质量提升行动,以智能技术和生活方式两大抓手实施融合发展,全面降低行业成本,促进产业链价值体系重构,推动转型升级。

 


  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有效核实并作出相应处理。

感兴趣? 更多分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