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川流
9102,今年暑假的影屏颇不平静。国产动漫《哪吒之魔童降世》不负众望,终于成为今年的现象级大片,票房直冲云霄。片中的哪吒,一改以往英雄少年的造型,刚出生就被妖魔化,饱受误解,恰如人们头脑中的很多固有的看法与成见,像山岳一样古老,岂是轻易能够撼动?
被异类化的魔童哪吒,内心孤独,他的世界成了神力少年的独角戏。无独有偶,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与老师已经习惯对孩子的控制,比如父母觉得你冷你就是冷,哪怕你真的不冷;父母觉得你上哪个专业好,你就必须报考哪个专业……老师觉得你格式写错了,你就必须抄写50遍;老师觉得你做不到的,你即使能做到也不会有机会……在各种微词与打压下,一切归于沉寂。从善意的角度理解,这是以固有观念,用爱的名义,绑着孩子必须照此办理,不得反抗。
这种现象其实并不少见,在教育发展的长河中,长期存在“教育外烁论”与“教育内发论”两种观念的激烈交锋。前者认为:教育是克服自然的倾向,通过外部环境与外在力量训练而获得习惯;而后者则认为需要以天赋与兴趣为基础,通过自主驱动与自我完善而习得养成。由此引发出诸多成对的相反概念:标准与个性,惩罚与修复,驱使与兴趣,知识本位与学生本位等等。打个比方,如同酿制旧世界和新世界的红酒,旧世界在酿制葡萄酒时,十分重视遵循传统和规则;而新世界相对开放,会尝试使用不同的工艺方法。
历史上两大阵营曾经展开大规模争论,在工业时代培养标化人才的大背景下,客观上内发论技术实施难度高,维度多,Know-how积累周期长,第一回合,以外烁论为主导的传统教育,显然占据上风,也就形成了目前大家看到的主体学校教育理论和办学管理模式。但存在并不意味着真理,与时俱进才是硬道理。
对于孩子而言,学习是具体的,需要内化的,点燃激情与全情投入才能修成正果。孩子们在信息科技时代,能做到的远比成人认为的要多很多。
在面对充满不确定性与想象力的时代里,在科技的赋能下,第二回合,内发论卷土重来,已强势占据全球视野,各国先后开发出各种符合人性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例如21世纪技能教育框架体系(4C模型)、STEAM教育、PBL教学、个性化学习、SEL(社会情感学习)、翻转课堂、正能管教等等,引燃学生求知欲望与心灵烛光,获得了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高度认同和众多家长们的强烈共鸣。
在这个“唯变不变”的大环境下,创新教育崛起是全面提高基础教育的育人质量,应对社会用人需求的新趋势。为此,我们需要重新定义教育的形态与过程,定义学生的成功。未来十年间,她的承载主体将会是各有所长的新型实验学校(Lab School),专注并不意味着很大,但做精更是成功的关键,层出不穷的她们是创新的引擎,是蚂蚁雄兵般的银河战舰群。
以国内为例,目前绝大多数创新教育的参与者,例如一土教育、橘郡美高、探月学院等一众学校代表,都是在内发论的理论框架下构筑起教育使命。比如,橘郡美高是专注学生自我完善与进化的精品连锁美式高中;一土教育是以内心充盈,乐天行动为理念的创新学校。
新式学校的创建者们发现,孩子的智商只是决定学习效果的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针对个性特征、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充分理解与耐心培育,而不仅仅停留在在教学内容层面。微型创新实验校培养的学生有共性追求:有效的思考能力、辨别价值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及完整的人格塑造,基本概括了未来创新人才的核心素养。
全日制新型实验校与现有教育体系的融合在加速,与未来社会的预期越发契合。实践中,广大父母们逐渐意识到:孩子在Lab School最大的收获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综合素质、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的改善。也许在一些家长眼中,这些学校位于核心城市的中心区,没有大型操场,并不像规模亮眼的大型单体学校,而更像“机构”。但评价此类学校的价值标准既不是“洋高考”预备学堂和单项的素质教育,也非聚焦在豪华校舍和400米塑胶跑道运动场。大多数家长已经意识到:在这里,虽然一些孩子的学习成绩还不如一流的公立学校,但孩子的精神面貌,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却有了长足的改变。
在一些传统学校中,虽然表面上一切平稳,课程与教学都按部就班,但老师经常每年都更换,基本不会关注孩子的心理与成长变化,孩子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问题并没有解决。在国内以公立校为主体的教育大世界中,新型实验校不是课外辅导,而是正规教育方式,以勤勉之躯,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坚定的陪护者,为教育多样化和打造国际化人才做着静水流深的努力与积累。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大洋的彼岸,跟踪下美国学校的创新改革之路。既有像大名鼎鼎的AltSchool、Khan Lab School(可汗实验校,被业界称为“只有一间教室的学校”) 这样基于硅谷新科技所创建的新型学校,也有如同 High Tech High 这样基于PBL教学理念革新的科技中学。在那里,学校成为个性化学习的研究发展场景,老师们用爱与智慧,唤醒每个孩子心中的力量,让他们有能力应对不确定的未来。
在硅谷教育生态之外,其他都市的非传统学校也特色分明。比如,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心区的K-12一贯制学校-CGPS,主打艺术、音乐和戏剧的跨学科人文特色,重点为学生进入心仪大学,未来释放最大的学习潜能打基础。而且,学校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品格塑造,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意识更是教育的核心环节。由于场地受限,学生运动会定期去周边设施齐全的社区运动场馆和对屋顶空间的利用。学校业已成为以哥伦比亚大学为代表的名校生源校之一。
学校屋顶小运动场欢快的一角
深入观察后,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国内外新型实验校的教育产品结构是由理念、资源与具有责任心的服务共同构成的,创新教育的强大生命力体现在基于内发论的教育技术的不断应用与创新。教育技术关乎教育资源和理念落地,是与学生学习过程紧密结合的工具、内容及服务的统一整体。
教育技术成功的关键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生态设计,例如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学习环境、学生兴趣的引导激励和成长服务体系等,按照学生的兴趣、特长与生涯规划,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模型,而绝不仅是起辅助与支持作用的技术工具,比如电脑硬件、多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将教育资源和技术简单结合,对于最终的教育效果影响有限。正如一位身居硅谷多年,曾在Altschool就读的7年级男孩的父亲所言: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与愉悦感、想象力、好奇心和文化的传承,目前单靠技术还不能完全解决。
无论规模大小与成立先后,也无需学校机构名义之争,创新教育的崛起之路依靠的是先进教育技术的深层赋能与心智成长,通过构建高效优质的育人生态,努力实现个性化全人培养,譬如橘郡美高设计的5C全人教育体系,倾力为社会造就“一个好人,一个好公民,一个有用之人”。
放眼未来,百花齐放的新型实验校,仿佛是托起孩子生命之舟的无垠大海,燎原的星星之火来自基于个性化和人格塑造的教育技术创新。水火同遇间绽放的异彩,铺就的是孩子迈向璀璨人生的时空隧道。
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有效核实并作出相应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