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北京,记者 王宏)讯,财联社记者从业内获悉,监管近日在业内开展信用债市场风险情况书面调研,旨在全面摸清保险资金信用债交易情况和风险底数。
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自去年债券违约事件发生以来,监管和投资者对债券的信用风险高度警觉,各家公司也会认真排查信用债持仓的风险情况。
财联社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六大上市险企在债券配置上偏好包括企业债与次级债在内的信用债。其中,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和中国人保配置比重分别达到了35.2%、40.4%和43.3%。但纵向上看,对于企业债的配置呈现下降的趋势。
全面摸底信用债市场风险
据悉,此次调研的内容主要包括,当前信用债市场风险主要表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信用、利率、流动性等风险;近期信用债市场发生个别高评级主体、国企信用债违约事件,对公司一季度末表内外资产质量有无影响,包括公司直接或间接持有债券违约情况、发行主体及关联企业贷款资产质量,以及分红险、万能险投向信用债占比,涉及违约信用债产品及金额等。
此外,参与调研的保险公司在直接、间接持有信用债方面的委外情况;保险公司对于直接、间接持有的信用债在投后管理上有哪些做法;如何与委外机构形成投资风控联动;在投后上是否有过否决案例;对于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工作,特别是信用风险管控和防范方面有何意见建议等。
某大型险企资管部相关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自去年华晨、永煤债券违约以来,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对债券的信用风险高度警觉,必须做好管控。各家公司也都会认真排查信用债持仓的风险情况,并且及时报告给监管。
对于今年信用债的市场情况,某券商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了不乐观。该人士认为,信用债的发债主体主要是央企、城投、房地产和国企。央企债券收益率太低,满足不了机构收益要求,这种情况下,保险机构会配城投、房企和国企。但三道红线下,地产融资趋紧;同时,国企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在永煤违约事件之后违约也比较难。
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也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永煤债务危机之后,市场对信用债的担心始终存在,尤其是对地方一些受疫情影响的聚集型产业和企业的兑付能力更加担心,不少机构今年以来抱团一些优质的城投债,是今年债市的重要变化。城投平台也会受持续的地产和金融调控影响。今年信用债市场预计仍是结构性突出的,高评级企业或盈利能力突岀的顺周期行业会略好,低评级企业和地产类企业压力仍大。
险企信用债配置情况如何?
上述险企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各家公司都会特别关注信用债违约情况,特别是信用债持仓情况较多的。那么,险企目前持有信用债的整体情况如何?
某券商分析师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国债政府债都被称为利率债,一般认为是无风险的。信用债是政府之外主体发行的,约定了确定的本息偿付现金流的债券,一般包括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次级债等。信用债的风险一般比较大。
由于上市险企披露口径不同。财联社记者对年报相关数据进行粗略统计,从持有情况看,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均配置了企业债和次级债。截至2020年末,中国人寿配置企业债和次级债的规模分别为4140.46亿元以及1874.47亿元;新华保险配置企业债和次级债的规模分别为598.64亿元和586.83亿元。
此外,中国太保配置企业债的规模为2613.08亿元;中国太平配置企业实体债达到了1548亿元,中国平安配置企业债的规模是2231.29亿元。而根据中国人保年报中公布的投资组合情况,配置企业债的规模是1726.13亿元。
另一家大型险企资管中心相关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寿险公司以固定收益资产配置为主,信用债、次级债都是固收类资产,与利率债、非标固收资产一起构成投资组合的组成部分。险企会根据信用风险的偏好和容忍度进行配置安排。
信用债配置比重呈下降趋势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纵向上来看,近几年来,六大上市险企近年来都减少了信用债的配置比重。
数据显示,2017年到2020年间,中国平安的企业债配置占比分别为24.8%、12.6%、9.6%以及8%,四年间变动了16.8个百分点。而在2015年末,中国平安企业债配置占债券比重一度达到了33.4%。
此外,2017年到2020年间,中国人保、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以及中国太保企业债配置占比分别减少了11.5个百分点、11.4个百分点、14.8个百分点、7.6个百分点。中国太平的企业债配置则从2019年的38%减少到了2020年的31.4%。
对于上述减少信用债配置的比例的情况,上述资管中心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减少比重主要是非标固收的替代作用,本质上两者都是信用风险,但非标牺牲了流动性、获得了溢价,两者可以替代,配置时主要看性价比。
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有效核实并作出相应处理。 |